2014年9月23日星期二

风致马六甲

为了收拾心情(以便能够专心于以后的工作),我决定来整理一下思绪,顺道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某丑与友人两天一夜的马六甲之旅。
就在上个月的某假日,冰箱在群聊上发布了一道建议:“下个月你们要去马六甲旅行吗?”
当时表现得相当亢奋,没写错,真的是亢奋。很自动地就去找冰箱讨论相关事宜。
当然,很多事情还是需要当面出来说,所以我们还约了个夜晚出来相谈。


就在那天,我们敲定了日子,选好了酒店。原本鲍鱼也有意愿要去的,就是交通问题。至于卿佳人就是因为要考试,所以也不能参与了。因而到最后,只有蔷薇、冰箱、悲公(悲催主公)与我了。

尽管只有两天一夜,我还是很纳闷究竟该带什么、该穿什么出门,在前一天脑中的清单已开始成形,就怕带得少了。但在出发前一天还是否决了许多物事,只因父亲的一句“轻装上阵”。
想想也确实如此,毕竟我们只是两天一夜,很多时候说不定就是要带着行李上街的。
所以就这样,大致上收拾完毕出发了。一路上看到路面湿嗒嗒的,还下着小雨,我们一干人都在默默祈祷,希望到的时候是个晴天。庆幸的是,到了目的地雨就停了。

说起马六甲,就会想起种种的历史故事。在我国算是个较多故事的历史古城了。但真要说特色的话,我会想到峇峇(baba)和娘惹(nyonya),那一个季候风带来的文化。BABA NYOYA文化所说的就是关于文化大杂烩的事情。当年中国华商下南洋,与马来女子结婚后,所生的男子就称baba,女子就称nyonya。
基于这点来说,真的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化的强大,走到哪容到哪,最后还能形成那么特别的文化,真的不得不佩服。与苗族融合就称“凤头苗”,与马来族融合就称“峇峇娘惹”。“入乡随俗”固然重要,但有些底线还是不能去超越,否则自家文化就会遭到吞并,就这点上而言,中庸之道还是必要的。

因而当他们问我要上哪儿去时,我立马就想起了BABA NYONYA博物馆。庆幸它就在jonker street附近,所以我们再次整装准备出发。不过在这之前,冰箱小姐还是带我这个草食动物去素食馆饱餐一顿。

达喇~~(请自行配上背景音乐),这就是满缘坊中西素食馆的西餐喇~!上图是猴头菇扒,下图则是素KFC(看到这名字莫名无言了。。。),味道不错,至少不会腻。不过花草茶还是让我们大失所望,好端端地为舍要放红枣呢?

饭饱一顿,我们再次出发啦~!一路上走走停停,又拍了几张照片,不过不晓得太阳是否过于猛烈,所以一来到straits chinese jewelry museum melaka(BABA NYONYA博物馆)时,几乎是头脑发昏地入屋了。
交了入门票后,思绪开始沉淀,这才抬头看看这南洋中国风的前厅装潢。
根据娘惹风俗,前厅面对大门,即为财位。所以一般上峇峇娘惹的家厅门前摆的是神台。

前厅两面墙上都是镜子,所以一开始我以为是因为大户人家较注意仪表的关系。所以特地为这梳妆的小姐来个“美人照镜”相。却不料竟是照妖镜==所以当导游说起时,我们全都望向她。。。真的很不好意思(咳咳)

这是招待男宾的房间,他们总会在这里谈些男人的“大事”。为了让空间看起来不会过于压抑狭窄,所以主人家在两旁装上镜子,让人会有较宽敞的错觉。
有招待男宾的房间,自也有招待女眷的厅间,不好意思,拍照时把蔷薇的闪影也拍了进去。其实不用我多介绍,大家也晓得这是女性常来的厅间了。从这厅内的供佛桌就能大概想到了吧?都说男主外,女主内,类似供佛祈福的事自然是女主人的要务之一。至于桌上的纸牌正是女主人陪女眷解闷时所用的。

第一个天井我倒是没拍到,第二个天井我倒是马上下手了,因为我对那半圆的水井感到十分好奇。毕竟华人是个讲究寓意的种族,所以水井基本上不是圆的就是方的(天圆地方)。岂料导游只说平的地方是装马达的,我立马就瘪了下去。真的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嘛?
阿,方才想起自己为何没拍到第一个天井的全貌了。其实这地点就是在第一个天井拍下的。当时看到这景色时,心里只有道不清的味道。洋式排屋里的精美中国风混杂了南洋风味,一身火红的娘惹就站在那天井下,当你回神时,你已在脑海记下了这一刻。
主人家的饭厅。餐桌后的是供奉他们家祖宗的桌台。每个大日子,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在祖先灵牌前吃饭。

接下来就是楼上的展示物品,我也就简单带过吧!
如大家所见,这是娘惹的衣服首饰。因为当年的baba nyonya都是经商的,所以日子过得相当富裕。自然穿金戴银也不是件值得惊讶的事,但对我们而言,实在是有够奢侈的。
会特地拍这张照片,是因为对于他们的伴娘伴郎感到好奇。这张照片带出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考证。
当年的娘惹可是不能随意抛头露面上街的,于是娘惹就会自买机器,请个打金师傅专为自家家眷打首饰。

走在后院走廊上,想起未成年的娘惹在结婚前根本不能踏出后院一步,心里不由为他们叹息。不过这还是阻挡我的心血来潮!
难得遇到阳光充足的位子,当然要拍照啊!来,两位倚窗而立的美女都望过来!

最后,我就以这张照片为句号吧~!
真的很好奇当年baba nyonya眼中的jonker street究竟是什么模样。
在我眼里,历史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不是文物的价值,而是那一段段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以及在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韵味。

2014年9月11日星期四

无措之喜


早在九月一日时,父亲就与我说起今年佛学班将庆祝中秋晚会,所以他打算顺道为我庆祝二十一岁生日。说是庆祝,其实也只是买个蛋糕在当天切一下,就当意思意思,走过场了。
当时觉得大家都是熟悉的人,也就是个小型聚会,我也就没说什么,当时的心情甚至可说是带了些许的窃喜,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所以当天一进门,没想到客厅竟是坐满了人,熟悉的、不太熟悉的都坐满了厅堂。我的惊讶程度大家可想而知了。更没想的是,有位名望前辈竟也来参与盛事!我这小村姑那一个胆颤心惊阿阿阿!!过不久,连双胞胎一家人也来了,让我惊讶的是双胞胎的大哥也来了!嘛。。。他们的大哥就基本上与我也是八杆子打不着边的,因为他也较少参与佛学班。

吃了聚餐,我们一干大孩子站在后面厨房抹碗,依旧是笑语不断,因为大家都很熟悉了,开玩笑起来也算放肆。因为我们声音太大,所以我一直没有听见客厅的声音。母亲叫了我几回才跑出去的。一出厨房门口,桌上就是我那小巧的pandan蛋糕。第一次面前有那么一堆人在对着我唱生日歌,不时还有人举起相机拍照。老天,我羞涩得几乎站不住脚了。更何况是露出笑容呢!庆幸的是有位太太正好在农历八月十五生日,大家也把她推了过来,我这才松了口气。所以切蛋糕时我就马上逃了。可当他们拿蛋糕给我时,还真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因为聚餐时我已吃得很撑了。可毕竟是自己的生日蛋糕,总得意思意思。
回到厨房继续未完成的工作,笑闹依旧持续。不一样的是多了几分祝贺的味道,
“生日快乐,不过没有礼物哦!明日补给你吧~!礼物。。。相信您会喜欢的。。”双胞胎中的弟弟道。(我还很厚脸皮地叫他直接给cash==+)
“你放弃吧,我是决不会对你说生日快乐的!因为你的生日在明天。”某类似阿伯的少年说。(原来这就是网络上常说的傲娇??!==)
双胞胎中的哥哥道:“哈哈,你喜欢什么蛋糕,明日我请你吃。”
我回:“免了,你真给我面子的话,就把我带来的蛋糕全吃完了!”
忽然被人横插一句吐糟:“原来你的面子只值一个蛋糕阿!”
又是一段欢声笑语。
当时他们的话我其实没放在心上,全当是他们窝心的场面话了。

回到家时,我几乎是软在了沙发上。
这时老哥也回来了,直接就把某个盒子状的东西往我身上丢。说了句“生日快乐。”
坦白说,我有点感动。虽然他在这之前什么表示也没有,但他既然记得买东西送我,这代表他是记得我的生日,惦记着我的。

然后到了隔天正式生日,终于满21岁了。如想象般地平静,毕竟前一天疯狂过了。但也还是收到了祝福。
有某位佛学班的前辈问过,为何脸书没显示我的生日日期。我仅说了句:“有些东西就是贵在稀少阿~!”所以真的很感谢记得我的生日的大家。

可就在生日当晚九点,我听见了门外的呼唤声。我走出去一看,就看到双胞胎都站在门口,一人拿蛋糕,一人拿礼物。(哇塞,送财童子??)
我傻傻地抬头看着他们。(当时的自己真的很不修篇幅)
“送外卖咯~~!生日快乐!”哥哥开口了。
“生日快乐~!”弟弟也开口了。
“这。。。这怎么好意思呢。。。”一瞬间,我羞红了脸。当然最后还是收下了。
就这样,他们走了。
其实我大概能猜到为何他们会送我礼物。就他们的话来说,是想还我一个恩情。或许就是当时和辉哥借software的那件事,让他们觉得很不好意思吧。。。


小心翼翼地拆礼物时,父亲问道:“这份礼物是一个人送的还是两个人送的。。。”
“。。。。。两个人。”
“ho seh!"(福建话:好样的!成了)(大致上是这种意思。。。。)
父亲仅留下这句话就离去了。但我的内心却开始有不好的预感。。。天神保佑,希望父亲别误会了才好。。。


2014年9月1日星期一

无言的假日

今年的八月三十一,比起以往更显冷清。有人说,这是因为自家种的大红花茂盛不起来,令人不由哀伤落泪。哀伤的事暂且擱一边,我们聊回正题。
由于国庆落在星期天,因而今年的九月一日就正好是假日啦!至于为何很让人无言,事情还得追溯到上个星期。当时正在吃晚餐的某丑听到信息的铃声,掏出手机一看,原来双胞胎来找我一起办活动。可别以为某丑魅力强大,只是因为住得靠近,而某丑又刚好有空而已。就这样,大家约了个时间很欢乐地高谈阔论。几个小时后终于拍板定案,不过有个问题,我们都没有software.......很自然地,某丑立马想到了某友人--------辉哥。于是三人想也不想,立马和他连线上了。嘛。。。某丑实在很“丑”,一说到software就瘪了,只好把电话丢给他们卿卿我我。。。呃,呸呸,不对,应该是讨论去了。后来大家就敲定星期一拿software啦~!
不过由于双胞胎中的弟弟没空,所以到时只有我和哥哥去而已。
出门前一天,和双方稍微再联络了一会。会找哥哥是因为隔天约在的餐厅是oldtown,可能不适合素食者,所以就问问要不要一起吃了早餐再出门。嘛。。。哥哥平时爽快惯了(?),立马就说好。
辉哥则是自动来找。因为他在当天早上五点就要去broga一趟,恐怕自己会迟到,所以就来通知某丑一声。顺道来问到时一起出现的“朋友”是男的还是女的?某丑的作风当然是顾左右而言他,不过最后自然是招了。
相当然,他“一脸猥琐”地问道:“男朋友?”
“我说你阿姨我都这么古人了,现代人的年轻人哪里要哦?”
“说不定人家是个考古学家勒?”    (我里勒,这样都能让他想到。)
“人家很in的,please?"
说到最后,整个人抱着手机瘫软了。真是水洗都难清阿。。。。。。。。

第二天和双胞胎哥哥就碰面出门啦~
可一来到姑姑的素食档口前。。。。
噢,雪特~!某丑很不厚道地在心里喊了句。站在我面前的不正是惟恐天下不乱的亲亲三表哥吗?某丑在心里开始冒冷汗,暗道下次家庭聚会绝不能出席阿!(抖抖)
于是在表哥的言语攻击下,姑姑的暧昧眼神下,我们草草完结了早餐,速速撤去。

就以时间上来说,我们还是早到了,但瞎扯不久后就看到辉哥霸气登场。
看他一副倦容,就晓得他有多劳累了。还得赶过来帮我们install,真是辛苦了。
毕业后都未曾找他,现在一见面就是找他帮忙,真是有够好意思的。不过能藉此机会和他聚一聚,其实还是很开心的。他没什么改变,就是感觉人瘦了。
辉哥为人还是那么随和,和他聊起来总会想起以前在中六的生活,非常写意。说真的,对于辉哥,印象之中最深刻的始终是在于,那第一次参与的文集组活动----卖书。第一次的接触,我们都很尴尬地说笑,却是让我倍感亲切。
从他的口中,我也得知了许多同学的近况。每个人都秉持着不同的生活态度,正努力着奔向未来。在此某丑祝各位前程似锦。

说真的,其实这个假日摒除前面的种种令人无言的因素,还是很值得改题的。。。(被殴)


2014年8月5日星期二

你的嗓音

春旭微凉时,闻见门外客至,沉稳却青涩,你的嗓音。
眉眼善意笑,一如蜻蜓点水,你不经意间,晕开涟漪。
梦里谁送花,看人紧抱琵琶,默然的祝福,只赠与你。
垂眉掩心思,不愿让你知晓,依然会思念,你的嗓音。


2014年7月21日星期一

因缘

似有若无,几乎是蜻蜓点水般,你匆匆而过,却就此驻扎在我心间。或许,在分别以后的日子,我们将不再交集,只因我晓得,你与我,天生就是两条平行线。每当想到此处,我总会想起,高中时期上的物理课。两条parallel line在因缘际会之下的碰撞,双方都以为自己是在直线上行走,总认为这条轨道上只有自己一人,却忘了地球是圆的,忘了自己总会遇上intersection point。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与人的相遇,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的说不清,道不明。你甚至不晓得,这一段相会是否会成就一份情谊。或许,你们只是打个照面而已。尔后,分开。就此各分东西。也或许,你们的情谊会相当深厚。就像蔷薇跟迪一样,他们初见时应该也不曾想像他们的关系在未来会发展成恋人吧?
再打个比喻,我和双胞胎小时候其实是打过照面的,当时以为我们的情谊就到此了。却不想中学时竟然会和其中的哥哥同班==(表示刚开学时期挺惊讶的),偶尔在佛学班还能见到他们,可好笑的事情是,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搭过一句话!相对的,我和他们的父母还比较熟悉。(没法子阿,佛学班的叔叔阿姨都比较nice,每回搭他们的车少不了都会说上几句话)总而言之,直到中学毕业前,我们可说是零交集。不过由于几年前我开始学习办活动的关系,我们开始有了交谈。在相处的过程中,才发现原来这双胞胎性格很相似,却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与他们在一起,总不会感到不自然,仿佛这情谊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般,这种感觉就像是多了两个会照顾人的哥哥一样,这或许是因为我常把佛学班的朋友当家人的关系吧!
无论是谁,都无法预知自己将来的机遇,也无法阻拦那即将到来的缘分。或许,人生就是如此充满未知数,才会显得更美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面对不相识。无论是怎样的情谊,珍惜,是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毕竟生命中总是充满未知数,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就算是相守到白头的人也是如此。

因缘际会,所教会我们的不是执着,而是感恩

2014年6月14日星期六

表白

时间匆匆,不自觉间就来到了六月。回想这个月刚收到薪水的时候,我还傻傻地想道:咦,不是才刚派吗?怎么又收到了?立马又翻回上一封e-mail。。。额,果然上个月忙得过分了些,竟然连时间流逝了都不自知。对于常关注我的博客更新的朋友们,只好说声抱歉。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开始明瞭低调的重要性。因为当你锋芒毕露时,暴露出来的不止是你的优点,更多的是你的缺点。所以我实在不明白现下的少年们为何总会想着出名。人怕出名猪怕肥,老人家的智慧并非不靠譜,所以那些出名的艺人其实真的很可怜。一出门就得感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根本毫无私人空间,有本事的连你做过什么事都能挖出来再大做文章。你觉得别人过得风光,却不知别人其实过得心惊胆颤。

 其实凡事都有两极化,有好的一面,自会有坏的一面。瞧儒学在中国的地位就晓得,儒家讲究五伦八德,因这是人之根本。如果一个君主运用得当,真的能让一个国家昌盛。而问题在于,不知何时开始,儒学被滥用了,有些统治者利用五伦与礼教压制下位者。他们打着儒家的旗号去行小人苟且之事,自然会让人对儒学产生误解。到了近现代时期,人们还发起各种运动,甚至认为那些五伦关系都是封建,这种影响持续至今。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是糊涂的,当他们发现私生活的凌乱时,人们道德沦丧时,他们终于发觉只有儒学,才能拯救这个逐渐崩毁的社会。(并非我夸大其词,如果人们继续遵循欲望,恐怕我们就是第二个亚特兰蒂斯。)
要改变别人就要改变自己。身教胜于言教,要不即使你熟背了四书五经又如何?弟子规上最基本的功夫都做不出来,所学一切不过浮云。所以他们才会发出各种各样的论坛,并以自身的经历向大家汇报,因此感动了不少人。

写到这里,我想郑重地告诉各位朋友。

第一、我是有上佛学班的,不过也只是从几年前开始较active而已。关于佛学,我也不过一知半解。因为我也还在学习,所以有问我有关问题的人千万别以我的答案为准,我的话只供参考而已。

第二、我是吃素的没错。但请各位也别一副看到尼姑的模样。我和你们一样是个普通人而已,也会有七情六欲,也会有缺点,也会说错话。并不是一进佛门就成神成佛的。比起接近佛,我更接近凡人,因为我还在学习。我与你们的区别就是饮食上的不同而已。


 会写这两句是因为我发觉有些人会把我当成“吃素”的代表,或是“宗教”的代表,我这才急了。如果因为我的关系而使得大家对“吃素的人”、“学佛的人”有所误会,那我实在万罪难赦。我不晓得大家是否看到这文章,但得一个也算一个了。